• ~~~請注意下次更新時間~~~ 

邯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一次會議審議意見

 二維碼 198
發表時間:2018-09-04 17:42

邯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一次會議審議意見


2018830日邯鄲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830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召開第十一次會議。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邯鄲市2018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關于邯鄲市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和關于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情況報告,形成如下審議意見:

一、關于邯鄲市2018年上半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會議認為,今年上半年,市政府及其財稅部門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政策性減稅降費等影響因素,始終把組織收入作為首要工作,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提高收入規模和質量,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稅收比重同比上升,質量效益持續提高。財政部門狠抓支出預算執行管理,支出進度明顯加快,支出效益進一步提高,教育、社保、醫療衛生等民生支出增幅明顯,保障有力。上半年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57.2億元,同比增長25.9%;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7.1億元,占年初預算的58.2%,同比增長9.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完成290.1億元,占預算的55.6%,同比增長6.2%;全市財政收入實現了時間任務“雙過半”,為全面建設富強邯鄲美麗邯鄲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總體看,上半年財政運行平穩向好,與全市經濟運行基本相適應。但是下半年組織收入形勢依然嚴峻,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還不穩固,部分指標低位運行;常態化錯峰生產和政策性減稅對稅收造成一定影響;全部財政收入與市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不匹配;民生政策提標擴面需要加大投入等問題,使完成全年目標壓力和難度加大,仍需付出艱苦努力。為此,會議要求:

(一)積極培育壯大財源,夯實財政收入基礎。市政府及財稅部門要認真應對嚴峻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運行不確定性等因素影響,加強對各項財政收入情況的分析和研判。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職能,支持經濟社會發展。要加大對重點稅源和新興稅源的扶持力度,激發經濟發展新動力,培植優質可持續性財源。要規范非稅收入管理,密切監控重點稅源、重點企業運行情況,提升財政收入質量。稅務部門要以機構改革為契機,統一思想,形成合力,依法加強稅收征管和稅務稽查,努力做到應收盡收,不斷夯實和壯大財政收入基礎,提高稅收工作效率。

(二)加強支出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績效。要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周密謀劃,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支持城市提升、鄉村振興、精準扶貧、大氣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和牽動作用。嚴格執行預算法律法規,規范預算管理和專項資金管理,增強預算執行剛性約束,提高財政預算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進一步提高績效預算編制水平,完善績效評價結果運用和公開機制。要建立項目績效目標,加強資金使用過程監控,加大財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力度,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三)加強政府債務管理,有效防范財政風險。要進一步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對政府債務規模、預算執行、風險預警等實行動態監控和規范管理,嚴控債務增量,盡快完成政府債務置換工作,穩妥化解債務存量,降低融資成本,從嚴從緊控制政府債務規模,切實有效防控債務風險。要規范各級政府舉債融資行為,堅決杜絕違規舉債,按照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有序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審計部門要依法加強審計監督,及時發現解決資金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隱患,嚴控財政運行風險。

(四)推進預算聯網建設,實現聯網動態監督。開展預算聯網監督是人大監督方式的創新,政府有關部門要認真落實全國人大和省人大常委會關于人大預算聯網監督有關要求,完善人大預算聯網各項工作機制和監督體系,建立人大和政府之間、市縣之間、同級政府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機制,做好數據采集、網絡支持等配合工作,實現政府和人大之間數據的互通、共享。通過聯網監督系統,加強預警分析,推進依法理財,有效防范管理風險,增強預算公開透明,增進人大代表對財政預算工作的滿意度。

市政府及其財政部門要認真貫徹執行《預算法》和《河北省預算審查監督條例》,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審計監督,強化責任追究,切實維護預算法律法規的嚴肅性。

二、關于邯鄲市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會議認為,今年上半年,市政府面對依然嚴峻復雜的經濟形勢,真抓實干,主動作為,堅持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防風險、治污染、惠民生各項工作,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1679.9億元,增速6.1%;全部財政收入完成257.2億元,增長25.9%;農業生產基本穩定,工業生產持續回升,第三產業增長快速,農村一二三產融合向縱深發展;項目建設成效顯著,一批高質量建設的重點項目投入運營,經濟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民生支出206.2億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持續增長,民生工作不斷加強,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傮w看,上半年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實現“雙過半”,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

但是,也要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復雜,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工業經濟低位運行,項目后勁依然不足,外貿出口下滑明顯,金融系統存在風險隱患,污染治理任務艱巨等。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會議要求:

(一)認真研究,科學籌劃,確保完成全年計劃目標。要密切關注、認真研究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特別是針對國際貿易摩擦增多和下半年環保錯峰生產的要求,正確認識當前我市經濟運行面臨的困難和挑戰,科學籌劃,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按照“底定超干”的總要求,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突出項目支撐,實施開放帶動,聚焦民營突破,強化環境保障,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抓住重點,強力突破,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抓好各項工作落實,確保完成全年計劃目標。

(二)調整結構,推進轉型,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要加大化解過剩產能力度,完善市場化、法治化產能退出機制,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生物技術、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做強現代服務業,制定、完善鼓勵三產發展的優惠政策,促進三產取得更大的突破。要圍繞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謀劃和儲備一批輻射帶動作用大、產業鏈條長、科技含量高的項目,以項目結構帶動投資結構,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發展的質量效益。

(三)創新驅動,開放帶動,著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要培育創新主體,提高創新能力,主動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主動與京津高校院所、高科技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加強技術創新研究,激發“雙創活力”,發揮好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平臺的作用,加大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推動更多企業發展成為創新型龍頭企業和科技領軍企業。加大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以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努力形成一批高端技術和產品,贏得市場和競爭。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產業發展,要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大力開拓國際市場,形成出口產品多點支撐的格局。

(四)強化責任,優化環境,激發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要擔當作為,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結合開展“雙創雙服”活動,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構建“親”“清”的政商關系,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身心支持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簡化審批環節和事項,提高網上審批的比例,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真正實現 “最多跑一次”和“一趟清”。要加大減稅降費的力度,落實營改增政策,清理整頓收費項目和攤派事項,減輕企業負擔,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五)改善民生,保持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實施民心工程,扎實做好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養老等工作,扎實完成年初確定的20項民心工程。要提高應急管理水平,抓好安全生產,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加強礦山、消防、交通運輸、危險化學品等行業的安全監管,做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要加快補齊短板,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多措并舉改善生態環境,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全面排查處置風險隱患,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促進邯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

三、關于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情況報告的審議意見

會議認為,近年來市政府在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改善了民族村鎮的基礎設施,保留保護了民族村鎮的建筑風格,受到了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的歡迎。

但是,民族特色村鎮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民族村后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突出民族特色村鎮“特色”建設、加強民族村集體經濟發展等問題上,還需下功夫探索新的發展路徑。為此,會議要求:

(一)抓住“特”字做文章,建設“宜游 ”民族特色村鎮。針對回族村鎮特色不明顯等問題,進一步發掘、收集整理回族文化藝術圖標和民族特色建筑符號,為回族村鎮文化保護及維修裝飾提供科學依據與文化藝術素材元素;加強對歷史建筑和人文故居的改造修復工作指導,按照省里要求,推進“五個一”建設民族村鎮。對邱縣陳村回族鄉的“陳村查拳”、大名的“滑拳”和回族傳統的燒雞、燒麥、糕點、牛羊肉加工工藝進行挖掘和提升,培育和發展少數民族特色餐飲;加快發展“農家樂”、“采摘園”等多種鄉村休閑旅游,對形成的旅游項目進行包裝和推介,推出“民族鄉風情一日游”等特色旅游線路,擴大回族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產業經濟發展,提高民族地區農民收入,使特色村鎮建設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民心工程。

(二)培育特色產業,建設“宜業”民族特色村鎮。根據民族特色村鎮資源稟賦、區位條件和發展基礎,依托特色村鎮周邊的集鎮、產業園區、專業市場、旅游景區、重點企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配套產業,不搞“一刀切”,不搞一個模式,立足優勢,選準路子,促進村鎮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格局。要注重以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為重點,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形式和運行機制,盤活土地、林地、河塘等村集體經濟資產和資源, 壯大村集體經濟, 把生態資源優勢轉變為發展優勢;可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民宿、養殖屠宰、農家樂、養老、庭院經濟、休閑體驗等特色產業,既增加村集體收入,又保障建成的特色民族村鎮后續發展和維護。吸引人才、消費回流鄉村,激活鄉村沉淀資源,發揮回族民眾善于經營的長處,調動他們參與民族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建設民族特色村鎮良性循環的互動局面。

(三)完善民族鄉村發展規劃,建設“宜居”民族特色村鎮。編制好實用型民族鄉村發展規劃,按照尊重農民意愿、符合農村實際、滿足農村需求、注重民族特色、彰顯民族鄉村風貌的要求,設計和完善水、電、氣、暖生活基礎設施;在深入實施連村公路、給排水系統、垃圾處理、廁所革命、村衛生室建設、民房及庭院綠化等服務設施的基礎上,通過建廣場、理水系、整巷道、種果樹,為群眾打造新農村的便利生活條件;建立健全村鎮設施管護制度,整治垃圾亂倒、糞便亂堆、禽畜亂跑、柴草亂放、污水亂潑等“五亂”現象,改善民族村鎮基礎設施條件,為民族村鎮加快經濟發展、開展對外聯絡、提高群眾生活水平奠定堅實基礎。

(四)與扶貧攻堅相結合,建設富裕的民族村鎮。把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建設與扶貧攻堅結合起來,用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建設推動扶貧,民族村鎮建設與脫貧攻堅工作同部署、同推進,精準扶貧民族鄉村低收入者,推動從單純“增收”向“幫扶”的轉變,嘗試“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項目走,產業項目跟著市場走”的產業扶貧新模式。積極為廣大農民謀福祉,利用當地優勢特色資源、產業基礎,因村因戶、分類指導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加強教育培訓、幫扶就業、醫療救助扶持、低保政策等扶貧舉措,盡快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努力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實現國家的鄉村振興戰略。


會員登錄
登錄
其他賬號登錄:
我的資料
留言
回到頂部